作为深圳唯一仍有
农村和拥有连片农田的区域
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实施
“百千万工程”
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
担负着在城乡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上
作出示范的使命
高质量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
全区上下尽锐出战、奋楫笃行
加快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城
以实际行动
开创深汕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
《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》已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,深汕在法治轨道上深入推进改革,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升。
昔日镇村发展的一块块“短板”
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潜力板”
“百千万工程”绘就的
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
正在深汕大地化为现实
走进鲘门镇朝面山村
外观与深圳市区同款的
党群服务中心格外显眼
这里不仅是村民办事的窗口
还提供阅览、托幼、培训、文娱等
多种公共服务
经常人气满满
朝面山村党群服务中心
还定期举办村民喜爱的“擂茶会”活动
村民和干部围桌而坐
一杯擂茶话家常
有什么疑问、有什么建议
有什么困难、有什么矛盾一吐为快
干群关系悄然拉近
据统计,深汕已打造了18个村级党建示范点,建成由深圳市委组织部、10个区委组织部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结对共建的11个党群服务中心,包括1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、4个镇级党群服务中心、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,形成了“1+4+6”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,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深圳居民同质同效的公共服务。
依托强有力的阵地、可靠的队伍,深汕乡村治理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。
围绕“百千万工程”部署要求,深汕立足实情,补足短板,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,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上下足功夫,精心树立一批典型,带动乡村治理整体提质升级。
前不久
深汕特别合作区
鹅埠镇红罗畲族村和鲘门镇百安村
入选农业农村部、中央宣传部、司法部评定的
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
红罗畲族村建村已有300多年历史,是深圳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,也是国家首批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实施,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、管委会的支持下,红罗村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成立深汕首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。依托集体经济平台,红罗村凝聚全村力量,大力发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,打造以红色旅游、绿色生态为亮点的少数民族特色旅游,塑造了畲寨文化名片。
百安村位于鲘门镇东南角,三面环海,属于半岛地形,旅游资源丰富,村民曾世代以打鱼为生。近年来,深汕全力打造“五光十色”都市乡村示范带,百安村紧紧抓住百安海滩旅游示范带建设发展机遇,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提升,完善基础设施,提升农房风貌,村内道路、停车场、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,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游客休息室,旅游服务行业规范经营,村内民宿、酒店、渔家乐等越来越红火。
加强政治建设,明晰改革方向,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深汕不断攻下硬骨头“命题”,红罗畲族村、百安村的治理经验,正逐步向深汕全域推广,正成为深汕处处可见的风景。
特别是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,深汕在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建设数字乡村、促进农民增收、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改革试点试验,取得显著成效,调动起深汕群众共谋发展、共奔富裕的积极性。
2023年,为破解农村自建房审批难问题,深汕研发“一户一宅”申报系统正式上线,将所有申报流程转到线上,一站式完成审批流程,大大降低审批时间和办事难度。村民在家即可自行申报,不会操作电脑,还可以到党群服务中心求助,由志愿者协助填写资料。
深汕大力推动“数字乡村”信息化应用,通过乡村基层治理、休闲农业、认养农业、安心溯源、专家助农等应用系统,服务村内特色景点、特色文化、农产品美食等宣传,为乡村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提供数字化支撑。
一体推进,凝聚合力,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中的重点任务、重大项目,深汕特别合作区组建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部,党政一把手挂帅,各区直单位、市驻区单位、四镇都是指挥部成员,纵深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部署落实到各项工作中。
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,深汕持久发力。目前,深汕正打造“区、镇、村”党建工程完整链条,创新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。一批批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党员干部活跃在乡村善治一线,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。
对于鹅埠镇老龙坑的村民来说
2023年绝对是惊喜满满
当前,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,以新型储能、新材料、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“一主三辅”现代产业格局,引进包括汽车制造龙头企业比亚迪在内的产业项目总投资超980亿元,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3000亿元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,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活力,深汕四镇面貌焕然一新。
“百千万工程”强调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,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。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新型工业化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紧密结合起来,以产业发展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根本点,引导服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走出一条具有深汕特色的“田园+都市”城乡融合发展路径。
2023年3月,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个村企合作产业园签约。深汕城投公司与鹅埠镇蛟湖村民小组、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,推进蛟湖村留用地开发,共同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。未来,在这片留用地上,将建设包括高标准工业厂房、研发办公楼、商业配套、宿舍等设施,为深汕串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空间保障,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搭上了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。
土地流转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、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根落实的关键举措。在鹅埠镇水美村,该村流转的300亩土地在优质农企的耕作下,实现了标准化种植、现代化生产,曾经大量撂荒的农田如今已成为良田,农业集约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,也让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体得到了经济实惠。截至目前,深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累计已达10150.96亩,顺利完成深汕贯彻落实“百千万工程”提出的土地流转1万亩目标。
2022年7月,新里村注资10万元,成立深圳市良农田园实业有限公司,成为深汕首批村委会百分百控股的村办企业。为了谋划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,新里村“两委”干部考察多个现代农业基地,探索推广水稻与稻田鸭、稻田鱼、稻田蛙相结合的种养模式,引入水稻绿色种植和有机养殖技术,有效提高了水稻有机化程度和稻田亩产经济效益,截至目前,已实现产值200万元。此外,新里村还积极引入了中铁文旅、深圳农科集团,开发“农、学、旅”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,持续挖掘特色产业。
2023年,深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约2.26万亩,超额完成粮食产量6300吨的目标任务已成定局。深汕充分挖掘耕地潜力,大力开展种业攻关,推广良种种植,牢牢守住了粮食生产安全红线。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(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深圳水稻产业研究院)落户深汕,水美水稻数字生产基地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,深汕热土正成为种业攻关试验田。早造水稻深汕水稻试验示范基地亩产创新高,干谷亩产600公斤,耐盐碱品种水稻亩产652公斤,较本地往年早造水稻产量接近翻了一番,巨人稻稻株高1.8米至2.2米,“禾下乘凉梦”走进现实。
农文旅厚积薄发
为深汕优一产、强二产、旺三产
提供了有力驱动和坚实支撑
▼
深汕特别合作区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迅猛,知名度、显示度、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,文旅经营主体不断壮大,精品文旅项目、活动次第落地,成功举办2023亚洲大洋洲方程式风筝板锦标赛暨亚洲大洋洲风筝板公开赛、“深汕杯”中国桨板俱乐部联赛2023年度总决赛、第三届广东省马术节等高规格体育赛事,为深圳承接大型体育赛事提供更多优质空间。立足全要素优势,深汕推动“五光十色”都市乡村示范带内的资源、业态等多要素深度融合,梳理节点88个,已建成鹭月岛等36个节点,投资1.74亿元开展美丽圩镇试点街区建设,四镇各完成1条特色街区提升。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探索“汽车+田园”旅游新生态,魅力四射的深汕,正成为山海运动的优选地。
鲘门天水宫门前
乡亲们放下出船捕鱼、秋晒等农活
早早地围坐
等待“文化下乡”活动开场
白字戏、麒麟舞、罗山拳、
渔歌、杂技……
深受深汕百姓喜爱
彰显深汕当地福佬、客家、畲族、疍家
交融文化特色的一系列非遗表演
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雷动
喝彩阵阵
“白字戏、麒麟舞以前很火,但是也很久没有演过了。现在深汕发展得越来越好,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了,把过去的文化重新捡起来了。”
深汕纵深推进全域文明共建,依托覆盖四镇的新文明实践阵地,打造“深汕星期四”文艺文化活动、“我们的节日”活动等工作品牌,常态化举办“送戏下乡”等系列主题活动,丰富了农村地区文化生活,也充分保障了村民的文化权益。
文化生活不断丰富,是深汕民生整体改善的缩影。深汕特别合作区对标深圳标准、深圳质量配套建设优质的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,结合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实要求,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新示范区,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红利。
近年来,深汕对深汕四镇基层学校教育设施进行补短板建设,包括加固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宿舍楼等原有建筑结构及升级改造校园室外工程,全面提升教学设备质量,安装智慧校园安保系统,完善学校人车分流工程,已取得成效,设施升级提升了乡镇学校教学水平。此外,深汕还总投资97.3亿元建设9所新学校,深圳中学高中园完成总体形象进度80%,市二高深汕实验学校、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正常运营,近期将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学位2.6万余个。日前,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深汕学校项目正式开工,将为深汕再添一所深圳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。
为迅速补齐当地乡镇医疗短板,深汕总投资17亿元,布局优质医疗资源。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2019年6月投入运营,规划800张床位的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(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)计划2025年底建成投用。在乡镇医疗机构升级方面,根据规划,深汕4家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为社区医院,具备条件的逐步改造升级为二级医院。此外,区疾控卫监中心已正式运营,还计划建设8家社康中心(站),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和空中医疗救援体系,让群众享受深圳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。
目前,深汕实现了187个自然村通村道路硬底化和农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“两个全覆盖”,危险桥梁等安全风险点已全部消除。2023年,深汕拓宽农村道路14公里,加强公交网络建设,大量农村道路交通智慧化应用场景落地,为深汕乡镇居民提供便捷、优质、绿色的交通出行服务。
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全面接管深汕供电业务,先后建成投产110千伏金晟站、煊宇站,220千伏筑梦站,500千伏征程站等电力基础设施,全面改变当地电网结构单一薄弱的历史。深汕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大幅下降,从2018年的11.23小时/户降至2023年1至10月的0.18小时/户,达到国内领先标准,这一指标还有望进一步降低。澎湃电能不仅托举起民生幸福,也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产业发展为深汕群众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。为推动本地村民就业创业,深汕还广泛开展“南粤家政”“粤菜师傅”“农村电商”就业能力提升培训,免费教授手艺,助许多乡村能人走上致富道路。公益性质岗位向本地低收入居民等群体倾斜,如今,有近500名村民从事环卫、绿化养护工作,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,不少有了一技之长的村民开启了创业致富路。
“百千万工程”正在成为贴心工程、民心工程。如今的深汕村庄,空心化现象得以明显扭转,在民生保障有力支撑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创业,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。
内容来源:深圳特区报 深汕视点